“完了,这不是广场协议2.0,这是直接跪下了!”
7月22日晚上,日本推特(现X)上,这句话冲上热搜第一。在东京涩谷街头的抗议人群中,一位农民举着牌子上写着“美国赢两次,我们输到底”。
那一刻,日本人仿佛集体穿越回了1985年,只不过这一次,不是让汇率升值的“温水煮青蛙”,而是被当头一棒敲醒的现实——他们又输了,而且是输得彻底。
25%的关税,换来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,关税降到15%,但市场彻底开放。看上去像是“双赢”,实际却是特朗普又一次教科书级的“施压—让利—交易”三板斧,而日本,被迫成了那个“买单的盟友”。
“极限交易术”:特朗普的老套路,日本的老伤疤
4月7日那天,日本人从清晨开始就感觉不对劲。
东京时间上午9点整,美国白宫发布重磅消息:对日本出口的汽车、卡车、农产品统一加征25%关税。没有预警,没有征兆,仿佛一夜之间从“盟友”变成了“对手”。
日本股市像崩掉一样,日经指数暴跌近8%,创下半世纪纪录。石破茂刚刚坐进首相办公室,电话就响个不停。财经、外务、农水、产业……各部门都在等他拍板。那天晚上,首相官邸的灯亮了一整夜。
有人说他像极了1985年的中曾根康弘,面对美国时,一样地无力。
“谈判的不是协议,是尊严”
5月的一天晚上,经济顾问秋泽良政悄悄飞往华盛顿。
没有欢迎仪式,没有媒体镜头。只有一个目标:把关税降下来,不惜一切代价。
秋泽是个老派外交官,过去十年,他一直在做“对美协调”工作。他懂美国,也懂特朗普。他知道这位前总统不是在搞外交,是在做生意,而他们日本,刚好成了那个“被迫出价”的买家。
特朗普的算盘其实一点也不复杂。闭门会议上,他一句话说得很清楚:
“我们要用关税压出让步,压出投资,然后再撤回部分压力。”
这不是谈判,这是砍价。只是这一次,被砍的不是商品,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。
5500亿的交易,谁在买单?
7月上旬,协议的框架浮出水面。
美国把关税从25%降到了15%,但日本要拿出5500亿美元投资美国,并承诺开放本国市场,尤其是农产品、大米、汽车领域。
这5500亿美元,从哪来?
官方没有细说。但从经济产业省的内部文件来看,一部分将由政府担保,一部分由大型企业承担,剩下的,可能需要通过特别预算安排。
简单说,日本政府要掏钱,日本企业要掏钱,日本纳税人也得掏钱。而这些钱,是为了换取一个“没那么高的关税”。
难怪有人说,这是“花钱买保护”,还买得不便宜。
网民炸锅,街头沸腾:“我们不是殖民地!”
协议一出,日本国内彻底炸了。
社交平台上一夜之间满是“卖国”、“耻辱协议”、“广场协议2.0”的标签。东京、名古屋、札幌接连爆发抗议。农民拉着拖拉机堵住政府大楼门口,大喊“我们的大米不能被搞垮!”
在野党立宪民主党、国民民主党第一时间联合发声,要求设立独立调查委员会,审查协议合法性,甚至有人提出要推翻这份协议。
自民党内部也不太平。年轻议员质疑石破茂:“我们到底还剩几分主权?”有人甚至直接喊出:“我们不是美国的附庸!”
而在电视直播节目中,一位退休外交官忍不住怒吼:
“如果我们每次都要靠投资换豁免,那我们还剩下什么?”
丰田笑了,农户哭了
这场协议的赢家是谁?
很明显,丰田、本田、索尼的股价涨了,日经指数也回升了2.6%。出口型大企业松了口气,他们可以继续在美国卖车、卖电子产品,至少不会被压得喘不过气。
但中小企业呢?
织布厂老板说:“我们没有能力去美国设厂,也没有资本去买工厂。我们连贷款都困难。”
农民更惨。日本大米市场一向封闭,这次开放口子,意味着美国产大米将大规模进入日本。便宜、量大、补贴足,日本农民怎么拼得过?
这不是“自由贸易”,这是“系统性碾压”。
石破茂的豪赌,可能赌上了他的政权
石破茂原本是“稳中求进”的代表人物。上台时承诺恢复经济、稳定外贸、巩固对美关系。他以为这份协议可以“换和平”,换安稳。
结果呢?这份协议成了他政治生命中的最大危机。
他的支持率一夜之间从47%跌到29%。就连亲美派议员都开始和他划清界限。更有激进议员公开喊话:“如果你还想保住这个政府,就必须对协议进行重新审查。”石破茂没想到,自己以为的“务实”,在民众眼中成了“彻头彻尾的投降”。
特朗普:一手打压,一手收钱,再一手“宽容”这一次,特朗普的操作可以写进谈判教科书。
第一步:打压。用关税当大棒,直接砸盘,让日本经济瞬间失血。
第二步:收钱。逼出5500亿美元投资,等于让资金“投美避险”。
第三步:宽容。把关税从25%降到15%,对外宣传成“谈判成果”,让自己显得宽宏大量。
然后呢?他在社交平台高调宣布:“这是史上最大贸易协议,美国制造业将重生,数十万高薪岗位等着我们!”而日本呢?连个完整的新闻发布会都没开。
谁是下一个?美国这次对日本的操作,不只是一次协议,更像一次“模板演示”。韩国、越南、台湾……都在看,都在想,“下一个是不是我们?”
尤其是那些手握关键产业链的国家,比如半导体、稀土、电动车——美国已经盯上了这些“战略资源”。这不是贸易问题,这是“谁来为美国增长买单”的问题。中国怎么看?
中国当然关注。作为日本的近邻和重要的经济伙伴,中国要面对的,是一个更加依附美国的日本。这意味着,未来在区域合作、日本立场、产业竞争等方面,一定会有新的变量。但中国也清楚,靠极限施压换来的协议,注定不牢靠。
中国的选择,一直是推动合作、互利共赢,而不是逼迫或交易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更愿意和中国打交道——因为中国不是在掐你脖子,而是在和你一起修桥铺路。
结语:40年了,日本还没醒
1985年,广场协议让日本失去了一个黄金十年。
2025年,新的协议可能让日本失去的不只是钱,还有尊严与独立性。有人说,这是日本的宿命。也有人说,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。但无论如何,这一次,特朗普又赢了。赢得干脆利落,赢得不留余地。而日本,只能在街头呐喊,在社交平台怒骂,在民调中表达愤怒。
可这些,能改写协议吗?不能。只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到,这个世界的现实,从来不是公平交易,而是实力对比。而这份“交易”,日本付的钱太多,换的太少,甚至连尊严都打了折。
#热点观察家#对此,您有什么想说的呢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!
股票配资网大全,配资网app,股票开户去哪里开户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