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赌你不敢信,这家公司IPO背后,竟然藏着一出比电视剧还狗血的剧情!”厦门恒坤新材,一家主营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的公司,历经两次闯关,终于拿到了科创板的入场券。 看似光鲜的背后,却暗流涌动。
业绩上的“增收不增利”、产能爬坡的缓慢、信息披露的疑点,以及二股东涉赌股权被冻结,都为这家公司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。 这究竟是资本市场的又一个励志故事,还是隐藏着重重危机的“雷区”? 招股书显示,恒坤新材主要产品包括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,广泛应用于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。
乍一看,业务一片大好,然而细究之下,问题浮出水面。 他们的产品分自产和引进两种,虽然自产产品营收占比逐年增加,但真正赚钱的,竟然还是“中间商”的买卖——引进产品。
这不禁让人质疑,一家科技公司,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?更让人担忧的是,恒坤新材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简直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。 前五大客户贡献了超过97%的收入,而第一大客户更是占据了超过64%。
这就像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,一旦客户出现变动,业绩岂不是要“凉凉”? 果不其然,风险很快就显现出来。 2025年上半年,恒坤新材营收增长了,利润却大幅下滑。
原因竟然是,一个重要的引进产品合作终止了。 韩国SKMP直接跳过恒坤新材,自己和客户A1做生意了!
这无疑给了恒坤新材当头一棒。 更可怕的是,这种情况并非个例。
招股书中明确指出,未来如果与其他主要引进产品供应商合作终止,公司的经营将受到不利影响。 这话说得,简直让人瑟瑟发抖。
看来,转型自主研发,才是恒坤新材的唯一出路。 为了摆脱“中间商”的帽子,恒坤新材开始大手笔投入自主研发。
报告期内,房屋建筑物原值增长了554.79%,机器设备及仓储设备原值也增长了56.12%。 但问题来了,钱花了不少,产能却没怎么提升。
光刻材料总产能仅增长56.62%,前驱体材料的总产能更是只增长了16.67%。 这不禁让人怀疑,这些钱究竟花在了哪里?效率如此低下,难道是“起了个大早,赶了个晚集”?更让人看不懂的是,恒坤新材在建工程的信披也存在疑点。
新增的在建工程,土建投资的供应商、建筑面积、交易作价等关键信息,在招股书中竟然只字未提。 这难道是信息披露的疏忽,还是另有隐情? 除了经营上的问题,恒坤新材的股权结构也颇具戏剧性。
前第二大股东吕俊钦,竟然因涉开设赌场罪被判刑,其持有的股份也被司法冻结和划转。 这简直是现实版的“风云变幻”。更让人震惊的是,恒坤新材实控人易荣坤的配偶陈艺琴,还曾与吕俊钦存在商业合作关系。
陈艺琴曾在协助吕俊钦完成股权过户的勾陈资本担任监事,还曾与勾陈资本一同入股吕俊钦实际控制的公司。 这其中,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是巧合,还是利益的纠葛? 恒坤新材的案例,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
在资本市场上,业绩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合规性。 如果只是依赖“中间商”的模式,或者存在信息披露的问题,即使成功上市,也难以长久发展。
而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企业,最终只会付出惨痛的代价。 “眼见他起高楼,眼见他宴宾客,眼见他楼塌了”,这样的故事,在资本市场上屡见不鲜。
恒坤新材的未来,充满了不确定性。 它能否成功转型自主研发,摆脱对大客户的依赖?它能否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,避免再次出现类似股权纠纷?这一切,都将交给时间来验证。
但可以肯定的是,对于投资者来说,一定要擦亮眼睛,谨慎选择。 毕竟,资本市场,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轻易“all in”的地方。
那么,你认为恒坤新材的未来会如何?它能否在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中站稳脚跟?
股票配资网大全,配资网app,股票开户去哪里开户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